2022年,中国和以色列迎来建交30周年;2022年,青岛高新区成立3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7月29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迎来开厅两周年。两年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积极响应国家“双循环”战略,不断挖掘中以两端供需信息,促进以色列创新创业优势与中国市场产能优势匹配互补。截至目前,已在全国挂牌7个创新实践基地,促成10余个高科技项目与省内外机构、企业合作。接下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将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区域,扩大对外合作力度,打造国际合作“中转站”。
创新路径 搭起跨国交流“空中客厅”
2008年在青岛高新区从事招商工作,2020年担任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纳新可以说是参与和陪伴了青岛高新区和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成长。“以更高的视野和格局打破地域藩篱,以更大的格局开展国际合作。”在谈到国际客厅如何赋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时,尹纳新这样说道。
回顾两年的工作,尹纳新坦言自开厅以来,客厅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聚焦医疗健康、农业科技、水科技、智能制造和海洋科技等产业领域,从活动交流、项目合作、人才引育、资本助力等方面持续深化与以色列的合作交流。
客厅是交流的载体,而自开厅以来,疫情是绕不开的话题。疫情影响下,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如何开展国际交流?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客厅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路径,开通了‘空中客厅’。”尹纳新介绍道,借助前期积累的以色列合作资源,他们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为两国企业、机构搭建了不停航的空中桥梁,成功策划举办各类产业、技术和文化交流活动80余场,两年两国两届大使参加并致辞。“特别是今年6月重磅策划举办首届青岛‘以色列周’活动,共吸引线上、线下近20万人次参与,得到中以各界高度关注与良好评价,成为中以建交30周年的重头戏。”
积极响应国家“双循环”战略,不断挖掘中以两端供需信息,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在促进以色列创新创业优势与中国市场产能优势匹配互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在全国挂牌7个创新实践基地,促成10余个高科技项目与省内外机构、企业合作。
平台驱动 助力项目对接最优路径
落户于青岛市科技创新要素的聚集高地,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创新思维亦贯穿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与海创汇签约共建的“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最为突出。
“与常规孵化器不同,‘双核助力’成为‘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最大的创新之处。”尹纳新告诉记者,位于以色列的离岸孵化器提前筛选培育优质初创项目,起到项目漏斗的作用,然后两国专家给予进入中国前的培育和辅导,为出海入华做准备;而位于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加速器,则根据国内需求二次精准培育,对接产业需求孵化加速,促进项目全面产业化。“经过双核孵化器层层筛选后,中以双边团队共同发力,助力项目选择最优合作路径,让项目对接更加精准有效。”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际间交通受阻的情况下,该孵化器成为中以创新资源有效对接的主干道,青岛和特拉维夫的两个孵化器就像两台有强大排量的发动机,拉动空中交流。
对于这一点,海创汇总经理刘长文也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这一双核孵化器搭建起了中以创新资源出海入华的加速服务平台。而且,这个模式也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去年10月份,海创汇与世界领先的4D毫米波雷达公司、以色列独角兽企业Vayyar签约成立合资公司——青岛鲲泓智能,并于今年2月注册完成。“合资公司作为智能感知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前期聚焦智慧养老领域,推出居家跌倒检测设备。”刘长文坦言,“鲲泓”的诞生离不开跨境双核创新孵化新模式以及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帮助。“从前期的业务洽谈,到后期合资签约及公司注册,客厅发挥平台上资源集聚的优势,精准赋能,帮助鲲泓解决了很多在业务沟通和注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据悉,依托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已累计促成Coretigo、AGRORIM等20个初创项目入孵位于以色列的孵化器,青岛鲲泓智能也已于今年上半年成功入驻客厅。值得一提的是,该双核孵化器已连续两年荣登以色列Geektime“中国最理想创业加速平台TOP5”榜首。
扩大开放 打造国际合作“中转站”
立足青岛高新区,服务青岛市对外开放大局。“青岛高新区正加快构建1+2+1现代产业体系,1个核心产业即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基于此,我们也一直将以色列医疗健康产业与国内的对接合作作为客厅的主要业务之一。”尹纳新告诉记者,紧盯以色列医疗医药创新资源,他们先后组织了多场医疗健康产业对接会,不断导入以色列高端医疗健康资源,积极为高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赋能,优质资源集聚效应持续放大,已促成多家中以医疗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接下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将围绕青岛市“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按照高新区“1264”战略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平台优势和桥梁作用,不断导入优质创新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做好“科创”文章,打造“国际合作”品牌,助力高新区“重返前十”,助力青岛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与此同时,持续优化国际合作营商环境,深化打造以色列人来华“温馨驿站”。积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发挥对以合作生力军作用,与中以商协会、机构加强联动,促进中以两国先进技术、人才、资本双向互动,实现精准对接,进一步深化对以合作。此外,总结对以合作经验,创新合作模式,辐射日韩、中东、欧美等地,拓宽合作区域,扩大对外合作力度,打造国际合作“中转站”。
“青岛高新区三十而‘励’,风华正茂,未来可期,相信高新区一定能早日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刚刚两周岁,虽然年轻,但怀揣梦想,我们将继续发挥敢争先、领潮头的精神,为高新区和青岛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中以力量!”对于未来,尹纳新满怀期待和信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肖玲玲 李心怡)
(作者: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