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凌晨2点过,冲绳首里城突然浓烟窜起大火冲天。首里城的正殿、北殿与南殿建筑群发生大火,日本消防出动了30辆消防车,依然难以控制火势,木质建筑一旦烧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上午8点多,火势才基本控制。
但这座几百年的古建筑遭遇的浩劫已无可挽回,包括正殿、北殿、南殿等6栋建筑群全部被烧毁,几乎化为灰烬了!这座14世纪末以来琉球王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琉球文化的最重要遗产,就这样付之一炬了。
烧毁之严重,恐难恢复
当晚冲绳人看到火光冲天的首里城,好多人都流泪了。对当地人而言,作为琉球王国象征的首里城不单只是历史建筑,更是他们精神文化的支柱。就像法国人看到巴黎圣母院被烧毁,那种钻心之痛,冲绳人这次深有体会。
法国人下决心要重建巴黎圣母院,但大多冲绳人对首里城的重建却报以悲观态度——“虽然有可能重建,但要恢复历史样貌……几乎不可能。”因为,首里城不仅仅是几百年的木造建筑,它里面收藏的文物古迹(目前得知有400多件文物被烧毁),饱含着琉球王国的历史文化,不是重建就可以恢复那么简单的。
连琉球大学历史学者高良仓吉都表示,“要再一次复原首里城,恐怕非常困难”。
首里城已5次被烧毁
首里城大约于13世纪末开始建造,从1429年至1879年之间都是琉球王国的政治中心。首里城的建筑风格受中国影响很深,造型、色彩、雕刻都很大程度融合了中国古建筑特色。
但首里城在历史上也是命途多舛的。
1453年,琉球国第一尚氏王朝第五代国王尚金福死后,他的儿子志鲁和他的弟弟布里为争夺王位而爆发战乱。在战乱中首里城被烧毁,这是首里城第一次被烧毁的记录。
后来在1660年和1709年首里城又分别出现过两次严重火灾,烧掉了几个建筑群。这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被烧记录。
1879年琉球并入日本,改设为冲绳县,受制于日本一百多年的琉球王国正式覆灭了。首里城的地位自然也一落千丈,从王宫变成了日本陆军军营。
进入20世纪,一些日本古建筑学家和琉球文化历史学家积极奔走,要求对琉球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首里城首当其冲应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于是1925年日本政府将首里城列为“国家保护建造物”,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首里城进行修缮作业。
二战末期,日军在首里城地下修筑堡垒,设置陆军第32军总司令部,因此成为美军日常轰炸的重点。但对首里城毁灭性打击的是,美军密西西比号连续三天的炮击,损失惨重。这是首里城第四次被烧毁的记录。
发生于31日凌晨的大火是首里城第五次被烧毁,也是最严重的一次。
二战末期的炮火让首里城的绝大多数资料和文物都散失,战后的重建就耗费了30多年时间。这次的烧毁恐怕再用几个30年也难以恢复了。尤其是收藏在正殿内的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所赠的匾额,以及其他文物古迹,这些东西毁了就没了,不可能重建。
首里城是东亚文化圈的异类
首里城不仅对琉球历史文化极为重要,它对乃至整个东亚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为它是东亚文化圈的异类。
单说一点,就可以看出首里城的异类。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都城都是坐北朝南的,这是受中国文化影响而盛行的“天子南面”的传统。而首里城却不是朝南,它的王府与正殿都是朝西的。
首里城为坐东朝西
考虑到琉球王国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关系,首里城朝西这一事实很容易被人简单解读为“琉球王国与中国王朝存在朝贡关系,朝西表示接受中国皇帝册封,表示忠顺的含义”。
但若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个说法是“用结果去证明起因”,显然不够严谨。
首里城修建的时候是中山国早期,此时还没有与中国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在几十年后,明太祖朱元璋遣使,才与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建立朝贡关系。
琉球王国的朝贡船
再者,如果要表达忠顺,那么应该学中国王朝“天子南面”的传统才对。这一点从明朝附属国朝鲜的建筑特色上可以看出来,朝鲜半岛的古城就是坐北朝南,跟着宗主国的风格走的。
另外,在与中国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后,我们明显可以发现琉球王国开始受到“天子南面”的影响。祭祀先王的牌位以及国庙的庙门都是朝南了。这也恰恰说明修建首里城时还未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所以才会如此“随便”的朝西。
同时还可得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首里城并非其最初的样貌。最初的样貌已在前几次烧毁中消失殆尽。1709年首里城第三次烧毁后几年,在日本萨摩藩的帮助下琉球王国重建首里城,其建筑风格大量融入中国古建筑特色。但受限于最初奠基的格局,坐东朝西的格局没有改变。
我认为首里城朝西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地理位置的关系。首里城位于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山坳子里,其北面和南面都是山。如果非要朝南,正殿对着就是大山,似有不妥。而正殿朝西,则左右两边为青山环抱,从风水上说正是“左青龙右白虎”。
首里城位于山坳之中
而从现在地理上来说,首里城的坐东朝西还有一个好处——背风。台风自东向西而来,首里城朝西的格局可以减轻台风的危害。
首里城的紫禁城影子
首里城总面积8万平方米,约为紫禁城的九分之一,处处流露着紫禁城的影子,虽然不能说是复刻版的“小紫禁城”,但说它是变种版的“小紫禁城”并不为过。
首里城正殿
首里城的入口大门外耸立着一座中国牌楼式建筑“守礼门”,上书四个汉字“守礼之邦”,说明琉球王国是重视礼仪,遵守礼节的邦国。
首里城会不会就是取自“守礼之邦”呢
接下来是“欢会门”、“瑞泉门”、“漏刻门”等,都极具中国古建筑特色,在紫禁城里可以找到分别对应的蓝本。据说“瑞泉门”的青石龙头是明朝皇帝送的,当年在美军的轰炸中得以幸免于难。
青石龙头不大容易被毁坏
最具“紫禁城特色”的是首里城的正殿,直接就是仿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而建。不过由于首里城地方太小,无法将紫禁城三大殿作平面展开,只得立体而建。所以,首里城正殿有三层。
正殿第一层为“琉球版太和殿”,称为“下库理”,是国王议政和举行重大典礼仪式的场所。紫禁城太和殿大抵也是此功能。
正殿第二层为“琉球版中和殿”,称为“大库理”,是琉球国王休息,以及有时举办宴会的地方。不同的是,紫禁城中和殿不是皇帝长期休息的地方,只是去太和殿参加大典之前,在中和殿短暂休息。(短暂休息都要专门修建一个大殿,这体现出明清两朝的奢靡和浮夸)
康熙皇帝御笔题封的“中山世土”就位于正殿第二层,
悬挂在御座的上方。
意为琉球王国世代为中山王治理。
正殿第二层还有乾隆皇帝御笔书写的“永祚瀛壖”匾额。
雍正御笔的“辑瑞球阳”
正殿第三层为“琉球版保和殿”,是琉球国王的私人空间,一般情况臣子们不会到这里。而紫禁城的保和殿,在明朝时是皇帝更衣的地方,属于私人空间。清朝时是皇帝宴请亲近的王公大臣搞聚会派对的场所,也属于私人空间。
首里城正殿后面的建筑群称为“御内原”,是琉球国王亲属家眷妃子以及女官们生活的地方,其功能相当于紫禁城的后宫。
首里城后宫御内原
前面正殿是上朝议政的地方,后面是后宫区,这跟紫禁城的“前朝后寝”如出一辙。不能说没有受到紫禁城的影响。
琉球王国与中国的往事
首里城处处透着紫禁城的影子不奇怪,因为琉球文化本来就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两国在历史上更是颇有渊源。
最早记载琉球国是《隋书·东夷传·流求国》,说是从建安郡(福建古郡名)往东行船5天便到达至流求。羽骑校尉朱宽奉隋炀帝命到了流求,因语言不通,俘虏了一个流求人就返回了。
后来隋炀帝又派人到达流求,这次去是大开杀戒,烧房毁屋,俘虏了数千人流求男男女女而还。
唐宋时期,官方没有与流求的往来记录,但民间贸易来往颇多。福建泉州是流求人往来经商最频繁的地方。可见那时候不仅中国人去流求贸易,流求人也会来到大陆。
元朝时中国史书将“流求”改名为“瑠求”。元朝皇帝还曾派人去瑠求招抚,第一次没有到达,无功而返。第二次去招抚,人家不肯“归降”,然后就大杀一通,俘虏了100多人返回。
《新撰地球全图》上的琉球群岛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史书上将“瑠求”改名为“琉球”。朱元璋派人去琉球招抚,写了一封态度极好的招抚信。先是数落一顿元朝对待四夷的粗暴和对内的举政不纲,然后又表示:
“非有意于臣服之也……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惟尔琉球,远据海外,未及报之。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总之一句话就是说,现在我当了皇帝,特此安排使者来告诉你们一声。全文并没有傲慢无礼的态度,“你不臣服,我就打你”,诸如此类的恐吓威胁……
这种颇为柔软的办法效果很好,琉球的三个国家,中山国、山南国、山北国都先后表示称臣纳贡,接受明朝皇帝的册封。这样一种朝贡关系便建立起来了。至此,琉球开始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养分,并且结合自己当地海岛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琉球文化。
明朝时期的琉球那霸港
朱元璋还赐闽人三十六姓到琉球,更加加深了琉球与中国文化的交流。闽人三十六姓带去了诸多先进文明,使琉球受益匪浅。
琉球与中国究竟是什么关系
虽然琉球接受明朝皇帝册封,但其实明朝是完全不干涉他们内政的。中山国先后灭了山南、山北两国,统一了琉球。明朝对此不说一句话,任由他们怎么打。然后中山国向明朝报告,我已经把另外两家灭了,以后琉球就我一家朝贡。明朝表示同意。
看起来,这种册封主要是一个“形式过场”,只要你们自己“商量”好了,报上来是谁当国王都行,明朝皇帝一概签字。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国,俘虏了琉球国王,被迫签订《掟十五条》,才得以释放生还。至此,琉球国也开始向日本朝贡。琉球进入了“一国两属”时期,一边向中国朝贡,一边向日本朝贡,并定期觐见日本幕府将军。
那时中国王朝是有能力帮琉球人赶走日本人的,但终究没有这样做(即便在强盛的康乾盛世也没有这样做),反正是将“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方针坚持到底。
所以有人说琉球国是中国藩属国,我一直不大认可这种说法。明朝帮朝鲜打日本,这才是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琉球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密切程度。
琉球国与中国王朝只是十分浮泛的朝贡关系而已。其本质就是政府之间的货物交换,琉球进贡一批土特产,换回一批金银珠宝。这种政治层面上十分“肤浅”的关系,无怪乎中国王朝从来不把琉球国当“亲生的小弟”看待。
即便后来日本对琉球进行“废藩置县”完全吞并,清政府也只是在口头上“据理力争”了一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当然,那时候清朝的实力已不允许采取什么实质行动。
我想,就算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清政府也未必会在行动上有所表示。因为从中国上千年历史看,其实我们一贯对孤悬海外的国家都是不大上心的。
所以,这就是中国王朝与琉球国的关系:政治上十分疏远(甚至是毫不在意),仅文化上密切关联。就像希腊本土城邦在西西里岛、或伊比利亚半岛上建立海外殖民城邦一样,不过是文化层面的“殖民”,政治上相互独立,毫不相干。